探秘联想品牌身份:国产品牌之争,答案全在这里
- 问答
- 2025-11-07 15:56:51
- 11
(引用来源:联想集团官网品牌历史介绍) 联想,这个名字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,承载了太多复杂的感情,要探秘它的品牌身份,我们得从它的“出生证”开始说起,1984年,在北京中关村一间小小的传达室里,柳传志等11名中国科研人员怀揣着20万元人民币和科技报国的梦想,创办了这家公司,最初的名字是“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”,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、充满时代印记的名字,后来,它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称——“联想”(Legend),在那个电脑还是奢侈品的年代,联想汉卡的出现,让中国人能更方便地使用计算机,联想电脑也开始走进国人的生活,可以说,从诞生的那一刻起,联想身上就深深地烙着“中国制造”和“民族品牌”的印记,在2004年之前,几乎没有人会质疑联想的国产品牌属性,它甚至是民族工业崛起的象征之一。
(引用来源:联想收购IBM PC事业部相关公开报道及联想国际化战略阐述) 转折点发生在2004年,这一年,联想做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情:以12.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科技巨头IBM的整个个人电脑业务,这不仅是当时中国科技公司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,更关键的是,联想借此一举获得了IBM享誉全球的“ThinkPad”品牌和相关的研发、销售体系,为了国际化战略的需要,联想放弃了在海外市场已有一定知名度的“Legend”品牌,全面启用新的全球品牌“Lenovo”(Le”取自原“Legend”,“novo”在拉丁语中意为“创新”),这一举措,是联想从一家中国公司向全球化企业跃迁的关键一步。
(引用来源:网络舆论中关于联想“总部所在地”及“高管言论”的争议梳理) 正是这种成功的国际化,为日后“国产品牌”的身份之争埋下了伏笔,随着联想在全球布局,其运营中心、研发中心和生产线遍布世界各地,它在北美、欧洲、亚洲多地设有总部和主要运营基地,这是跨国公司非常正常的配置,但在部分消费者看来,这变得“不纯粹”了,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:是“总部在哪里”的问题,尽管联想的控股公司和全球总部在北京,但其在全球多个战略要地都设有区域总部,这被一些人解读为“总部在外围”,是高管和言论问题,联想CEO杨元庆曾说过“联想是一家全球性公司”之类的表述,这在商业逻辑上完全正确,旨在消除国际市场对它的“中国公司”标签可能存在的顾虑,但却被部分国内网友断章取义,解读为“否认自己是中國公司”,是产品定价和供应链策略,有时联想的某些产品在国内的售价高于海外,或者某些型号率先在海外发布,这引发了国内消费者关于“区别对待”、“不爱国”的批评。
(引用来源:联想财报及市场分析报告关于其中国区业务占比及政府采购的论述) 撕掉这些争议的标签,联想究竟是不是国产品牌呢?从硬性标准来看,答案是非常明确的,第一,联想集团的控股公司联想控股是在中国北京注册的企业,其最终控制权和决策中心在中国,第二,尽管业务遍布全球,但中国区至今仍是联想最重要的市场、生产基地和研发基地之一,贡献了巨大的营收,第三,联想始终参与中国的国家级项目,包括政府采购、重大科技项目合作等,这是国产品牌身份的重要体现,从这些根本属性上看,联想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企业,它的根在中国。
(引用来源:行业专家对全球化背景下“国产品牌”定义的讨论) 这场“国产品牌”之争,实际上反映了在全球化时代,我们对于“国货”定义的困惑和期待,过去,一个品牌从资本、生产到销售都完全局限在一国之内,其身份清晰明了,但像联想、华为这样的企业,已经深度融入了全球价值链,它们利用全球资源(技术、人才、市场)来提升竞争力,最终的目的是让中国企业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领先地位,将“国产品牌”狭隘地理解为“所有东西都必须100%国产化、所有决策都必须优先国内”,可能反而会束缚住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开疆拓土的手脚,联想的路径是“中国创造,全球整合”,它把中国的资本、智慧与全球最优秀的技术、管理经验结合起来,打造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,这本身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增强的成果体现。
(引用来源:联想在5G标准投票等事件中的官方声明及后续发展) 联想在沟通策略上确实有值得反思的地方,几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“5G标准投票”事件,尽管联想多次澄清其投票并未导致华为失利,但事件初期沟通的不及时和不透明,严重损害了其在部分国内消费者心中的形象,这提醒所有走向全球的中国企业,在追求国际化的同时,必须更加重视与国内市场和民众的情感连接与透明沟通。
探秘联想的品牌身份,我们会发现它是一面镜子,映照出中国品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所面临的机遇、挑战和复杂处境,从出身看,它是根正苗红的国产品牌;从发展路径看,它是成功的全球化企业,这场“国产品牌之争”的答案,或许并不非黑即白,它更是一个提醒:在当今世界,一个强大的国产品牌,未必是封闭的、孤立的,而恰恰可能是开放的、善于整合全球资源并为中国所用的,对于联想而言,如何在商业全球化和情感本土化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,将是其未来品牌建设的关键所在。

本文由卑钊于2025-11-07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://beijing.xlisi.cn/wenda/73853.html
